English

罗布泊——蘑菇云升起的地方

1999-06-02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 1964年10月16日,中国人民的目光、世界人民的目光不约而同都集中到新疆的罗布泊。这天下午3时,在罗布泊的上空一声巨响,蘑菇云翻动上升,它宣告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,标志了中国人民打破了世界核大国的核垄断,有了自己的核武器。

10月16日早晨,天空还笼罩着乌云。到了中午,天气湛蓝明朗,万里无云。这是令人激动的日子,也是一个难忘的日子。14时30分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、《东方红》等乐曲,在试验场区响起,在戈壁滩上空回旋振荡。接着女播音员带着喜悦自豪的声调宣布:“经过全体参试人员的艰苦努力,我国第一颗自行研究设计、制造的原子弹,已经安装调试完毕,马上就要引爆试验了。经党中央批准,零时定在15时整,请大家对好表。今天‘720’总控制室有张爱萍副总长、张震寰等首长……”接着对参观人员提出了注意事项和要求,要求参观人员背向爆心卧倒,闭上眼睛。参观现场人们急切地等待着难忘一刻的到来,按要求做完了必要的准备,一片寂静。15时整,一个倒计时的报数声响亮地响起:“9、8、7、6、……3、2、1——起爆!”

一个惊天动地的巨响震彻苍穹,一个映红天边的火球滚滚翻动;一张张笑脸掩盖不了内心的激动,一句句祝贺洋溢着欢乐和喜悦……这是发生在罗布泊西北的一瞬间。为了纪念具有历史意义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成功,在罗布泊爆心的巨大坑边,树起了一块“中国首次核试验爆心”纪念碑。为了这一刻,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努力,付出了巨大的牺牲。

1958年盛夏,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海风习习、景色宜人。一道紧急的军令把张蕴钰将军从大连召到北京。这位曾在朝鲜战场上参与指挥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的名将,将要调到国防科技战线上从事一个新的工作,陈赓大将把他推荐给聂荣臻元帅,去组建核试验基地并任首任司令员。

到任后的第一件重要大事就是试验场地的勘测。1958年年末,张蕴钰带着一个小分队在茫茫的罗布泊荒原上行进,对这里的地质、地貌和自然环境作一个整体的考察和评估。1959年2月,张蕴钰与后来来罗布泊的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、总参武器装备部部长万毅一起向国防部联合报告,建议核试验场地选在罗布泊西北地区,这里各种条件符合核试验场地的要求。3月批复同意。这样,在罗布泊的万古荒原上,又开始了一场新的进军,一万多人的工程施工队伍进入罗布泊地区,要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中,修建中国核试验城。

按照中国保密的原则,绝密工程建设都有一个代号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建设工程的代号是“596”。根据中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,才能打破核垄断,不怕核讹诈。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过:“搞一点原子弹、氢弹,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。”开始时,在核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上,苏联曾答应给予支援,并签订了有关协定。可是,赫鲁晓夫以“老子党”自居,反对中国拥有自己的核武器。1959年6月,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协议,撤走了专家,企图把中国刚刚起步的发展核技术的计划扼杀在摇篮中。因此,工程代号“596”是有其特殊意义的,它将激励中国人民独立自主、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核力量。

党中央积极部署,集中国家的力量,战胜自然灾害给带来的物质上的巨大困难;集中抽调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,他们承担了一个个核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。核试验基地马兰的胡杨顶住了西伯利亚的凛冽寒风,中国科学家、工程技术人员、广大解放军指战员战胜了戈壁沙漠的酷暑狂风,经过3年努力和奋斗,突破了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技术,完成了核试验区的第一期工程建设,制定了第一次核爆炸的整体方案……

为了保证核试验的成功进行,1962年2月,罗布泊地区被划定为军事禁区。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,此后,罗布泊便以“蘑菇云升起的地方”闻名于世。人们对原子技术的神秘和对罗布泊进行核试验的神往,增加了罗布泊知名度和对它的神秘感。

(摘自《罗布泊之谜》,奚国金文,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。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